时间: 2025-04-26 04:5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9:39
词汇“公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意指公共或集体供养。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公养”字面意思是指由公共资源或集体力量来供养或维持某人或某事物。在古代,这可能涉及到国家或社区对特定群体(如老人、孤儿、学者等)的供养。
“公养”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公”指公共的,“养”指供养或抚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讨论古代社会制度时仍会被提及。
在古代**,公养制度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责任,是社会稳定和道德规范的体现。在现代社会,类似的制度可能以社会保障和福利的形式存在。
提到“公养”,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社会的和谐与秩序,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这种联想可能带有一定的怀旧和理想化色彩。
由于该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在学*历史或社会学时,可能会遇到相关的讨论。
在创作中,可以将“公养”用于描述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其中每个人都受到集体的关怀和支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村庄中人们共同生活的场景;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古典或宁静的旋律,以强调公养制度下的和谐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集体供养制度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印度的种姓制度中的某些福利安排。
“公养”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理想和实践。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增加深度和广度。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