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5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54:06
怒容:字面意思是指因愤怒而表现在脸上的表情。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因为生气或愤怒而面部表情变得严厉、不悦或带有威胁性。
怒容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怒”和“容”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怒”表示愤怒,“容”表示面容或表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怒容往往被视为不礼貌或不恰当的,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与长辈交流时。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教育或纪律执行中,怒容可能被视为必要的手段。
怒容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感到紧张或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冲突、不和谐或即将发生的争吵。
在个人生活中,怒容可能出现在与家人或朋友的争执中,或者在工作中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例如,有一次在工作中,我因为同事的不公平行为而面露怒容,这最终促使我采取了行动来解决问题。
在诗歌中,怒容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冲突或社会的矛盾:
他的怒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 照亮了黑暗,却也刺痛了双眼。
怒容可能让人联想到紧绷的面部肌肉、锐利的眼神和沉重的呼吸声。在视觉上,它可能与愤怒的雕塑或绘画作品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怒容的表达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愤怒可能被视为坦率和直接,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控制情绪和避免公开表达愤怒可能更为重要。
怒容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传达愤怒和不满的情绪。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怒容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沟通和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通过深入分析怒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适当地表达和应对愤怒。
1.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2.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