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47:30
词汇“文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文状”一词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指的是书面形式的文件或证明,如官方文件、证书、状纸等。
由于“文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古代文学或法律文献中,可能会提及“文状”作为某种正式的书面文件。
“文状”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文书制度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更具体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文状是官方交流和法律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书面文字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性。
“文状”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权威和历史的厚重感,它可能唤起对古代文书工作的尊重和敬畏。
由于“文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
在创作中,可以将“文状”融入到描述古代场景或法律程序的文本中,以增加历史氛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张古老的纸张,上面有着繁复的文字和印章;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古风音乐来营造一种古代文书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文状”的词汇,但类似的书面文件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
“文状”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学*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书制度和文化背景。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认识。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