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1:33
挽诗:挽诗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用于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它是一种诗歌,内容多涉及对逝者生平的回顾、对其品德的赞扬以及对其离世的悲痛。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挽诗常出现在悼念诗集或纪念文集中,用以表达作者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哀思。 口语语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在葬礼或追悼会上朗诵挽诗,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悼。 专业领域:在文学研究和诗歌创作领域,挽诗被视为一种特定的诗歌体裁,有其独特的结构和风格要求。
同义词:悼诗、哀歌、挽歌 反义词:颂诗、赞歌(这些词汇表达的是对生命的赞美和庆祝,与挽诗的哀悼性质相反)
词源:挽诗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挽"字有拉、牵引之意,引申为哀悼、怀念。"诗"即诗歌。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挽诗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哀悼和怀念情感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挽诗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哀思的方式,常在葬礼或纪念活动中使用。它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生者情感的一种宣泄。
挽诗往往带有一种深沉的哀伤和怀念之情,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
在祖母的葬礼上,我亲眼见证了家人如何通过朗诵挽诗来表达对她的怀念和哀悼,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挽诗的力量。
在创作一首挽诗时,我试图通过描绘祖母生前的温馨场景和她对我们的爱,来表达我们对她的无尽思念和感激。
挽诗让人联想到葬礼上的肃穆场景,低沉的音乐,以及人们低声吟诵的情景,这些都构成了挽诗特有的视觉和听觉印象。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文学形式包括挽歌(Elegy),虽然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类似的哀悼和怀念情感。
挽诗作为一种表达哀悼和怀念的文学形式,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情感,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挽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
1.
【挽】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广诂》-挽,引也。 、 《说文》-輓,引之也。 、 《广韵》-輓,輓车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或輓之,或推之。 、 《史记·刘敬传》-娄敬脱輓辂。 、 《汉书·韩安国传》-转粟輓输以为之备。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挽炮车者。
【组词】
挽郎、 挽强、 挽满、 挽车、 挽住、 挽手儿、 挽歌郎、 挽强为弱
2.
【诗】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引证】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说文》-诗,志也。 、 《国语·鲁语》-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 《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组词】
诗筒、 诗瓢、 诗友、 诗虎、 诗流、 诗案、 诗眼、 诗债、 诗传、 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