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4:21
山峰:指山脉中最高的部分,通常是山脉的顶部,具有明显的尖顶或较为平坦的顶部。山峰是地理学中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山脉的最高点。
“山峰”一词在中文中直接表达了山的最高点。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山巅”或“山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山峰”因其简洁和直接性而更为常见。
在文化中,山峰常常与道教和的修行地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精神的高度和纯净。例如,五岳中的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山峰给人以壮丽、崇高和挑战的联想。它激发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探索未知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山峰可能与一次难忘的登山经历相关,如攀登某座著名山峰时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
在诗歌中,山峰可以被描绘为:
巍峨的山峰,屹立在云端, 晨曦中,金光闪烁,宛如仙境。 攀登者的心,向往那无垠的高空, 每一步,都是对自我的超越。
山峰的视觉联想通常是高耸入云的景象,而听觉联想可能是登山时的风声、鸟鸣或登山者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山峰”可以对应为“peak”或“summit”。在不同的文化中,山峰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与高度、挑战和壮丽相关。
山峰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地理学中有着明确的定义,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激发人们的情感和联想,是语言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元素。通过对山峰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