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50
“喜峯口”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三个字组成:“喜”表示高兴、喜悦;“峯”是“峰”的异体字,指山峰;“口”通常指入口或出口。结合起来,“喜峯口”可以理解为一个充满喜悦的山口或关口,通常用于地名,如**河北省的一个古代关隘名称。
在文学作品中,“喜峯口”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风景优美、令人心情愉悦的地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地理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地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历史**或地理位置。
“喜峯口”作为一个地名,其词源可能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在**文化中,山峰往往象征着崇高和坚韧,而“喜”字则代表着积极和乐观的情绪。因此,“喜峯口”可能被视为一个充满正能量和希望的地方。
提到“喜峯口”,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风光和愉悦的旅行体验。这个词汇可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有幸参观过喜峯口,那里的自然景观确实令人心旷神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将“喜峯口”作为一个意象,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喜峯口上风轻云淡,
山花烂漫映日红。
心随鸟飞翔,
梦与云同行。
想象一下,站在喜峯口,可以看到连绵的山峰和蓝天白云,听到风吹过山谷的声音,这种视觉和听觉的体验是宁静而美好的。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喜峯口”的词汇,但类似的自然景观名称在世界各地都有,如美国的“Happy Valley”或“Joyful Mountain Pass”。
通过对“喜峯口”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使用语言。
1.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
2. 【峯】
3.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