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5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51:09
抹杀:动词,意指彻底消除或否认某事物的存在、价值或影响。字面意思是通过涂抹或擦除来消灭痕迹或证据。
“抹杀”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物理上的擦除动作,后来扩展到比喻意义上的消除或否认。
在强调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的社会中,“抹杀”常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涉及到对过去的不尊重或否认。
该词汇常带有一种负面或严肃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试图消除或否认重要事物的负面行为。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某人的成就或努力被忽视或否认的情况,这时“抹杀”一词能准确表达这种不公。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时间的笔触,轻轻抹杀,那些不愿被记住的过往。”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黑板上的字迹被擦除;听觉上,可能是橡皮擦过纸张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rase”或“obliterate”,但“抹杀”在中文中带有更强烈的否定和道德评价的意味。
“抹杀”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用于描述彻底消除或否认的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该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精确性。
1.
【抹】
轻按。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
蒙住。
【引证】
《聊斋志异》-各以红绡抹头。
2.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