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4:39
抹粉施脂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涂抹粉末和油脂,通常用来形容女性化妆打扮。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外在的装饰来美化自己,使其看起来更加美丽或吸引人。
在文学作品中,抹粉施脂 常用来描绘女性角色的外貌,有时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暗示表面的美丽可能掩盖了内在的空虚或不真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加直白,用来描述某人化妆的过程或结果。在专业领域,如美容和时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化妆技巧和产品。
同义词:化妆、打扮、修饰 反义词:素颜、自然、不施脂粉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抹粉施脂 更侧重于化妆的具体行为,而化妆和打扮则更广泛地涵盖了整个美容过程。素颜和自然则强调不经过修饰的自然状态。
抹粉施脂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当时的女性使用天然材料如米粉和植物油来化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化妆行为,并保留至今。
在文化中,抹粉施脂** 常常与女性的美丽和社交形象联系在一起。在某些社会背景下,过度化妆可能被视为不真诚或虚伪,而在其他情况下,适当的化妆则被认为是尊重他人和自我表达的方式。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从欣赏美丽和细致的化妆技巧,到对表面化和不真实性的批评。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女性形象和现代社会对美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抹粉施脂 可能与个人的美容*惯和审美观念相关。例如,某人可能因为特殊场合而选择化妆,或者因为个人喜好而每天化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初露,她轻抹粉施脂, 镜中映出,一朵娇艳的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女性在镜子前细致地化妆,使用各种化妆品。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化妆品刷子的声音或化妆品瓶子的轻响。
在不同文化中,化妆的概念和实践各不相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化妆同样被广泛接受,但其风格和产品可能与东方文化有所不同。
抹粉施脂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化妆行为,还反映了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化差异和语言的细微差别。
1.
【抹】
轻按。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
蒙住。
【引证】
《聊斋志异》-各以红绡抹头。
2.
【粉】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粉,傅面者也。 、 《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藻火粉米。 、 《世说新语·汰侈》-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
3.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4.
【脂】
(形声。从肉,旨声。本义:动植物所含的油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脂,戴角者脂,无角者膏。 、 《易·本命》-有羽者脂。 、 《广苍》-脂,肪也。 、 《礼记·内则》。疏:“凝者为脂,释者为膏。-脂膏以膏之。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周礼·考工记·梓人》-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
【组词】
脂灰、 脂水、 脂炬、 脂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