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8:1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8:14:37
去除:动词,意味着将某物从其所在的地方移走或消除,通常是为了清理、改善或解决问题。
“去除”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去”和“除”两个字组成,“去”意味着离开,“除”意味着消除或清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去除”常与清洁和净化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摆脱旧的、不好的,迎接新的、更好的。
“去除”可能引起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反应,取决于去除的对象和情境。例如,去除疾病可能带来解脱和希望,而去除珍贵物品可能带来失落和悲伤。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去除”来描述清理房间的过程,通过去除不必要的物品,使空间变得更加整洁和舒适。
在诗歌中,“去除”可以用来比喻性地描述心灵的净化:
在晨曦的光芒中, 我去除心中的尘埃, 让清澈的思绪, 如泉水般流淌。
在英语中,“去除”可以对应为“remove”或“eliminate”,每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略有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去除”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和领域。了解其基本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高沟通效率和表达深度至关重要。
1.
【去】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去,人相违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 《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 、 《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 、 唐·柳宗元《三戒》-乃去。 、 宋·欧阳修《归田录》-久而不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径去。 、 清·魏禧《大铁椎传》-东向驰去。
【组词】
去离、 去任、 去住无门、 去来、 去位
2.
【除】
(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宫殿的台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除,殿阶也。 、 《汉书·王莽传》-自前殿南下椒除。 、 张衡《东京赋》-登自东除。 、 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