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1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13:06
词汇“不如志”字面意思是指某人的行为或状态未能达到其内心的期望或目标。基本含义是表达一种失望或不满的情绪,通常用于描述个人的努力未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不如志”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结构简单明了,由“不如”和“志”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就有“不如志”的表述,用以表达未能达成心愿的意思。
在文化中,“不如志”常常与个人的奋斗和努力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于努力和结果之间关系的思考。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组也常用来表达对社会现象或个人命运的无奈和不满。
“不如志”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消极的,如失望、沮丧和无奈。它让人联想到努力却未能成功的情景,可能会激发人们对自我能力的怀疑或对环境的抱怨。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感到“不如志”,那种努力却未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挫败感至今记忆犹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辰不如志,夜空黯淡无光;心海波涛起,梦想何处安放?”
视觉上,“不如志”可能让人联想到灰暗的色调和沉重的氛围;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低沉的音乐或悲伤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ll short of one's expectations”或“fail to meet one's aspiration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
“不如志”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于努力和结果之间关系的复杂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失望和挫败的情绪,同时也促使我们反思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的设定。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3.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