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8:52
拒贿:指拒绝接受贿赂的行为。贿赂通常是指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或接受的金钱、物品或其他利益。拒贿体现了个人或机构的正直和廉洁,是对不正当利益诱惑的抵制。
拒贿一词由“拒”和“贿”两个字组成。“拒”字意为拒绝,“贿”字意为贿赂。在古代汉语中,“贿”字已有贿赂的含义,而“拒”字则表示拒绝或抵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拒贿”一词。
在**传统文化中,拒贿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与儒家思想中的“廉洁”和“正直”相契合。在现代社会,拒贿是法律和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公正和诚信至关重要。
拒贿一词给人以正直、清廉的正面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坚守原则、不屈服于诱惑的形象,这种形象在社会中往往受到尊重和赞扬。
在个人经历中,拒贿可能体现在面对不正当利益时的选择,例如在工作中拒绝接受可能影响决策的礼物或金钱。这种行为不仅维护了个人的道德标准,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诱惑的漩涡中,他如磐石般坚定,
拒贿的旗帜,在风中高扬。
拒贿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坚定的人物站在金钱和诱惑面前,毅然拒绝,背景是正义和清廉的象征。音乐上,可以联想到庄严、坚定的旋律,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在不同文化中,拒贿的概念普遍存在,但其表达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fuse bribery”或“resist corruption”。
拒贿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或机构的道德标准,也是社会公正和诚信的基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培养正直和廉洁的品质,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1.
【拒】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其不可者拒之。 、 《荀子·仲尼》注-拒敌也。 、 《荀子·君道》-内以固城,外以拒难。
【组词】
拒御、 拒敌、 拒捍、 拒马
2.
【贿】
(形声。从贝,有声。本义:财物)。
同本义。
【引证】
《尔雅》-贿,财也。 、 《左传·文公十八年》-窃贿为盗。 、 《诗·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商贾阜通货贿。 、 《仪礼·聘礼》。注:“贿予人财之言也。”-贿用束纺。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先诸侯之贿,聚于公室。 、 《国语·晋语》-假货居贿。
【组词】
贿交、 贿货、 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