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6:29
欺君罔上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欺骗君主或上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忠诚、不诚实的行为,特别是指那些在政治或组织中对权威人物进行欺骗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欺君罔上 常被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揭示政治阴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政治腐败或不诚实行为时,人们可能会提到它。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这个词汇用于分析和批判历史**或政治行为。
欺君罔上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官僚文化,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对君主的忠诚被视为极其重要的道德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政治领域,也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不诚实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诚实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欺君罔上** 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这些品质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不诚实行为的严厉批判。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背叛、欺骗和不信任。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不诚实行为的厌恶和对忠诚品质的赞赏。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政治腐败或不诚实行为时,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例如,在新闻报道或公共讨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判那些不诚实的政治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欺君罔上 来描绘一个复杂的政治阴谋:
暗夜深宫中,阴谋悄然生,
欺君罔上者,心机深似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宫廷阴谋的画面,其中一个人物正秘密地与另一个人物交谈,背景是昏暗的宫殿。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神秘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包括英语中的 "deceive the king" 或 "betray the authority",但这些表达不如 欺君罔上 那样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
欺君罔上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理解*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窗口。它提醒我们在任何社会和组织中,忠诚和诚实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他待学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你明明在~,窝匪通敌。
1.
【欺】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欺,诈欺也。 、 《贾子道术》-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 、 《京房易传》-禄不遂行兹谓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
2.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
3.
【罔】
(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
同本义。同“网”。
【引证】
《易·系辞下》-[伏羲]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 《庄子·逍遥游》-死于罔罟。 、 《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列卒满泽,罘罔弥山。 、 《孟子·梁惠王上》-是罔民也。 、
【组词】
罔置、 罔罟、 罔罗
4.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