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4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40:49
词汇“用谏”在中文中是一个较为文雅和专业的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和现代正式场合。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用谏”进行深入分析:
“用谏”字面意思是指采用或采纳别人的劝告或建议。其中,“用”表示使用或采纳,“谏”则指劝告或建议。在古代,这个词常用于君臣之间的交流,表示臣子向君主提出建议或批评。
“用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主要在文言文中使用。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采纳建议”等更为通俗的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用谏”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互动和忠诚。一个能够接受臣子建议的君主被视为明君,而忠臣则以能够进谏为荣。
“用谏”一词给人以正直、忠诚和智慧的联想。它代表了一个人愿意听取他人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谏”都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有助于个人和组织的成长和改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用谏”来表达对智慧和忠诚的赞美:
忠言逆耳利于行,
用谏如流智者明。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宫廷中,一位忠臣正向君主进言,君主认真聆听,这场景便与“用谏”紧密相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 advice”或“heed counsel”,虽然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听取和采纳他人建议的概念。
“用谏”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所代表的听取和采纳建议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1.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
2.
【谏】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谏,证也。 、 《楚辞·七谏序》-谏者,正也。 、 周礼·司谏》注-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 、 《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掌谏五恶。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 、 《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 《周礼·地官》-保氏常谏王恶。 、 《战国策·赵策》-大臣强谏。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 、 诸葛亮《出师表》-忠谏之路。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为拒谏。
【组词】
谏阻纳质、 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