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5:01
“下地”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多种含义,主要取决于上下文。字面意思是指从高处到低处,或者从地面以上的位置移动到地面以下的位置。基本含义可以包括:
“下地”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来源于古代汉语中对空间移动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了比喻性的行动开始。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是基础,因此“下地”常常与勤劳、务实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鼓励人们从理论走向实践。
“下地”给人一种脚踏实地、务实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辛勤劳动和实际成果,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下地”可能与童年时跟随家人到田间劳作的记忆相关,或者在工作中开始一个新项目时的实际操作。
在诗歌中,“下地”可以用来形容从梦想走向现实的转变:
梦想的翅膀轻轻展开, 下地,是现实的脚步声。
视觉上,“下地”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田野和辛勤的农民;听觉上,可能是锄头敲击土地的声音。
在英语中,“下地”可以对应为“go to the field”或“start working”,但这些表达在文化内涵上可能不如中文的“下地”丰富。
“下地”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移动,也象征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