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0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09:33
“云谲波诡”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事物变化多端,难以捉摸。字面意思是指云彩和波浪的变化无常,比喻事物的变化莫测,难以预测。
“云谲波诡”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云谲波诡,不可胜纪。”原意是指云彩和波浪的变化无常,后来引申为形容事物的变化多端,难以捉摸。
在**传统文化中,云和波常被用来象征变化和无常,因此“云谲波诡”这一成语也承载了这种文化内涵。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或人际关系。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复杂和不确定的。它让人联想到难以预测的未来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也带有一种神秘和不可知的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朋友的性格多变,让人难以捉摸。这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了我对这个朋友的观察和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云谲波诡的天空下,心灵在变幻中寻找安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天空云彩变幻莫测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多变、旋律复杂的乐曲,来体现“云谲波诡”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changeable as the weather”或“unpredictable”,但这些表达没有“云谲波诡”那种诗意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云谲波诡”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人对变化和无常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崇楼杰阁,曲廓洞房,锦簇花团,~。
1.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2.
【谲】
欺骗;诈骗。
【引证】
《说文》-譎,权诈也。 、 《广雅》-譎,欺也。 、 《韩非子·定法》-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 、 《韩非子·孤愤》-此人臣之所以谲主便私也。
【组词】
谲主、 谲诳、 谲数
判断,判别。 同: 决
【引证】
《荀子·儒效》-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3.
【波】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波,水涌流也。 、 《韩非子·八说》-规有摩而水有波。 、 《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起波涛。 、 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 、 《文选·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 、 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洪波涌起。
【组词】
波磔、 波查、 波平如镜、 波臣为虐、 波骇、 波峭
4.
【诡】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诡,责也。 、 《汉书·赵充国传》-自诡灭贼。 、 《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
【组词】
诡求、 诡驳、 诡责、 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