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0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08:31
敲膏吸髓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敲打骨头,吸取骨髓中的油脂。这个成语比喻残酷剥削,榨取民脂民膏,形容剥削者对被剥削者进行极端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在文学作品中,敲膏吸髓 常用来形容贪婪的统治者或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极端剥削行为,如高利贷者对借款人的剥削。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和批评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和剥削现象。
同义词:敲骨吸髓、剥皮抽筋、残酷剥削 反义词:慷慨解囊、乐善好施、扶贫济困
敲膏吸髓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残酷剥削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描述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还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极端剥削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敲膏吸髓** 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不公平和剥削的深刻反感。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和揭露社会不公和剥削现象。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愤怒、悲哀和无力感。它让人联想到不公、苦难和压迫,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平等的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敲膏吸髓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些极端的商业行为,如高利贷、不合理的收费等,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对这些行为的批判。
在诗歌中,可以将 敲膏吸髓 融入对社会不公的描绘,如:
在黑暗的角落,敲膏吸髓的声音,
是贫瘠土地上,无尽的哀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贫瘠土地和苦难农民的画面,背景中传来敲打骨头的声音,增强对 敲膏吸髓 的理解和感受。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 "exploitation" 或 "oppression" 来描述类似的概念,但缺乏 敲膏吸髓 这样形象和生动的表达。
敲膏吸髓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情感色彩,它不仅是对残酷剥削的形象描述,也是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和生动地表达对不公和剥削的批判。
其取之于民间,前时不过什二,今则几至于敲膏吸髓,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
【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敲,击头也。 、 《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夺之杖以敲之。 、 《吕氏春秋·当务》-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僧敲月下门。 、 、 、 、 清·黄宗羲《原君》-敲剥天下。
【组词】
敲扑、 敲丝、 敲枰、 敲翻
2. 【膏】
3.
【吸】
(形声。从口,及声。本义:吸气入体内)。
同本义。
【引证】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 《庄子·逍遥游》-不食五谷,吸风引露。
【组词】
吸呼、 吸留、 吸风、 吸新吐故
4. 【髓】 (形声。从骨,随省声。本义:骨中的凝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