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5:11
“弯腰捧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弯下腰去,双手捧着肚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极度开心、大笑不止而身体做出的一种自然反应。它强调了笑声的强烈和持续,以至于身体都做出了相应的动作。
在文学作品中,“弯腰捧腹”常用来形容喜剧场景或幽默对话引发的笑声,增强了文本的幽默感和生动性。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听到笑话或有趣的事情后的大笑反应。在专业领域,如喜剧表演或幽默研究,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观众的反应。
同义词:
反义词:
“弯腰捧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弯腰”和“捧腹”两个动作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人在大笑时的身体反应。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幽默和笑声的重视。
在**文化中,笑声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社会互动方式,能够增进人际关系和缓解紧张气氛。因此,“弯腰捧腹”这个成语在描述笑声时,也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愉悦和轻松。它让我联想到欢乐的聚会、有趣的故事和幽默的对话,这些都是生活中令人愉快的时刻。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家庭聚会,我的叔叔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笑话,全家人都笑得弯腰捧腹,那是一个温馨而难忘的夜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笑声的海洋里, 我们弯腰捧腹, 忘记了世界的烦恼, 只留下欢乐的回响。”
想象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听到一个笑话后,大家开始大笑,身体不由自主地弯下,双手捧着肚子,这种场景充满了欢乐和温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ugh until your sides split”或“laugh so hard you cry”,这些表达也形象地描述了笑得非常厉害的情况,但与“弯腰捧腹”相比,它们更侧重于描述笑的程度而非具体的身体动作。
“弯腰捧腹”这个成语生动地描述了人在大笑时的身体反应,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也反映了社会对幽默和笑声的重视。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能够丰富我的描述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述农忙叫快去打听,那当差的答应着去了。一会回来,笑了个弯腰捧腹。
1.
【弯】
(形声。本义:拉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弯,持弓关矢也。 、 《广雅·释诂一》-弯,引也。 、 《淮南子·原道》-弯綦卫之箭。 、 《文选·张衡·思玄赋》-弯威弧之拔刺兮。
【组词】
弯弹、 弯弓、 弯卒、 弯弓饮羽
2.
【腰】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组词】
腰板、 腰腿
3.
【捧】
(形声。从手,奉声。本义:两手承托。古多作“奉”)。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捧,两手承也。 、 《穆天子传》。注:“捧,两手持也。”-捧馈而哭。 、 《后汉书·朱浮传》-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 晋·干宝《搜神记》-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组词】
捧戴、 捧脚、 捧檄、 捧头鼠窜、 捧茗
4.
【腹】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fú)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腹,厚也。 、 《易·说卦传》-坤为腹。 、 《易·明夷》-入于左腹。 、 《素问·评热病论》-腹者至阴之所居。 、 《释名》-自脐以下曰水腹。 、 晁错《论贵粟疏》-腹饥不得食。
【组词】
腹痛、 腹肠、 腹围、 腹如垂瓠、 腹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