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0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4:10
应当 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作助动词,表示有义务或有必要去做某事,或者表示事情按照道理或规则应该如此。它强调的是一种责任或义务感。
“应当”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结构和意义至今基本保持不变。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应当”一词的出现,用以表达责任和义务。
在**文化中,“应当”强调的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反映了集体主义文化中对个人行为的期望和规范。
“应当”一词常带有一种责任感或义务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规则、秩序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应当”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期望或建议,例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说:“你应当尊重长辈。”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应当”来表达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如:“星辰应当照亮夜空,正如爱应当温暖人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法官在法庭上使用“应当”来宣判,强调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在音乐中,可能会联想到进行曲的节奏,象征着秩序和规则。
在英语中,“应当”可以对应为“should”或“ought to”,它们在语义上相似,但“should”更常用于表达建议或可能性,而“ought to”则更强调义务和责任。
“应当”是一个在汉语中非常常用的词汇,它不仅用于表达责任和义务,还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期望。在学*语言和进行交流时,理解和正确使用“应当”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深入分析“应当”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用法,并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