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5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0:52
词汇“爨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文化。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爨琴”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爨琴”一词由两个字组成:“爨”和“琴”。其中,“爨”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烧火做饭,而“琴”则是指一种古代的弹拨乐器,如古琴。因此,“爨琴”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在做饭时弹奏琴,或者是在与烹饪相关的环境中使用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爨琴”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文雅的生活方式,即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艺术和音乐。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可能只在特定的文化或学术讨论中出现。
同义词:无直接同义词,但可以与“琴瑟和鸣”等表达音乐与生活和谐的词汇相联系。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粗茶淡饭”等表达简朴生活的词汇相对比。
“爨琴”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文化中,文人雅士常常追求一种诗意的生活,爨琴可能就是这种生活的一个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艺术与日常生活结合的追求。
“爨琴”这个词汇给人以古雅、宁静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隐逸生活和对艺术的热爱。
由于“爨琴”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隐士的诗时,可以使用“爨琴”来描绘隐士的生活场景: “山中岁月长,爨琴伴晨昏。 烟火人间事,琴音自清芬。”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隐士在山间的茅屋中,炉火旁弹奏着古琴,琴声悠扬,与山间的鸟鸣、溪流声交织在一起。
由于“爨琴”是一个非常特定的**古代文化词汇,它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爨琴”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美学和对艺术的热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增添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爨】
烧火做饭。
【引证】
《广雅》-爨,炊也。 、 《说文系传》-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组词】
爨人、 爨室、 爨妇
烧;烧煮。
【引证】
《水经注》-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
2.
【琴】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 、 《广雅·释乐》-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
【组词】
琴史、 琴书、 琴床、 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