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2:11
词汇“[爨犀]”是一个相对生僻的词汇,它源自*古代的文献,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爨犀”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用犀牛角来烧火。在古代,犀牛角被认为有辟邪的作用,因此有时会用犀牛角来烧火,以期达到驱邪的目的。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爨犀”可能会出现在描述祭祀或驱邪的场景中。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已经失去了实际的应用场景。
同义词:无明显同义词,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特定的词汇。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因为这个词汇的含义非常独特。
“爨”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烧火或烹饪,“犀”指犀牛。这个词汇的形成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犀牛角的特殊信仰和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犀牛角的实际用途减少,这个词汇也逐渐淡出了日常语言。
在古代文化中,犀牛角被认为有辟邪和医疗的功效。因此,“爨犀”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信仰和民间*俗。
对于现代人来说,“爨犀”可能会引起一种对古代文化和*俗的怀旧情感,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因为犀牛现在是一种濒危动物。
由于这个词汇的生僻性,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爨犀”作为一个象征元素,用来描绘古代的神秘仪式或对自然的敬畏。
由于“爨犀”涉及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可以联想到古代祭祀时的音乐和舞蹈,以及相关的视觉艺术作品。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爨犀”的词汇,但类似的**或仪式行为可能在不同文化中有所体现。
“爨犀”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信仰体系。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尽管在现代语言中它的实用价值有限,但它仍然是语言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1.
【爨】
烧火做饭。
【引证】
《广雅》-爨,炊也。 、 《说文系传》-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组词】
爨人、 爨室、 爨妇
烧;烧煮。
【引证】
《水经注》-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
2.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