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8:15
应征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响应征召或招募,通常用于军事、工作或其他形式的征集活动中。在军事领域,应征特指公民响应国家的征兵号召,加入军队服役。在工作或活动招募中,应征则指个人申请某个职位或参与某项活动。
应征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应”和“征”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应”有响应、答应的意思,“征”则有征召、征集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扩展到现代汉语中的多种语境。
在**,应征入伍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社会责任。在和平时期,应征也常用于描述个人对工作或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
应征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积极、响应号召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责任、勇气和参与感。
在个人经历中,应征可能与求职、志愿服务或军事服役等经历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分享他如何应征并成功获得梦想工作的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将“应征”融入描述英雄响应召唤的场景:
英雄应征,剑指苍穹, 誓言响彻,战鼓隆隆。
应征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军队的集结场景,听到战鼓和号角的声音,看到士兵整齐的队列和坚定的面孔。
在英语中,“应征”可以对应为“enlist”或“apply”,具体取决于上下文。在军事语境中,“enlist”更为常见,而在工作或活动招募中,“apply”更为常用。
应征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从军事到工作再到社会活动,它都体现了个人对召唤的响应和参与。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行动。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