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11
“东歪西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物体或人站立不稳,东倒西歪,无法保持平衡。基本含义是指状态不稳定,混乱无序。
“东歪西倒”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形象的描述方式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不稳定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醉酒或混乱的场景,反映了社会对于秩序和稳定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混乱和不稳定。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醉酒的人或地震后的废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朋友聚会后醉酒的状态,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月光下的影子东歪西倒,如同迷失的旅人。”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摇摇欲坠的建筑物或醉酒的人走路的样子。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混乱的噪音或醉酒者的胡言乱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ggering around”或“all over the place”,但这些表达没有“东歪西倒”那么形象和生动。
“东歪西倒”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和生动的表达,能够准确地传达不稳定和混乱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趣。
日暮挑灯闲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沉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
那个向西的稻草棚屋,好像一个~的老人,蹲在那里。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歪】
扭伤。
【引证】
《红楼梦》-被石头绊了一下,歪了腿。
【组词】
歪了脚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