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9:14
“元宵子”通常指的是元宵节期间食用的甜品,主要由糯米粉制成,内含各种馅料,如红豆沙、芝麻、花生等。它是**传统节日元宵节(也称为灯节)的特色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元宵子”一词源于**古代,最早见于宋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制作方法和口味不断丰富,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文化中,元宵子不仅是食物,更是象征和传承。它代表了家庭团聚、和谐与幸福,是春节期间重要的文化符号。
提及“元宵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馨的家庭聚会、热闹的节日氛围和甜蜜的味道,带来一种温暖和满足的情感体验。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元宵节总是与家人一起制作和品尝元宵子,那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幸福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将“元宵子”比喻为心中的温暖和希望,如:“元宵子,圆圆满满,如同心中的灯火,照亮前行的路。”
想象一下,五彩的元宵子在灯光下闪耀,伴随着欢快的节日音乐,营造出一种欢乐和热闹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节日食品可能包括日本的“おはぎ”(Ohagi)或韩国的“찹쌀떡”(Chapssaltteok),它们在形状和制作方法上与元宵子有相似之处。
“元宵子”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能够更好地传达节日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1.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2.
【宵】
(形声。从宀(mián),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宵,夜也。 、 《书·尧典》-宵中星。 、 《周礼·司寤氏》-禁宵行者。 、 《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甘暝太宵之长。 、 《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宵扈宵。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宵。 、 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组词】
宵烟、 宵宿、 宵夕、 宵中、 宵分、 宵行、 宵征、 宵朗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