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31:42
书衣:字面意思是指包裹在书籍外面的保护性外皮,通常用于保护书籍免受物理损伤,如灰尘、污渍或磨损。在现代,书衣也可能是书籍设计的一部分,用于增加美观性或作为营销工具。
书衣一词源自汉语,直接反映了其功能和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书衣的设计和材料也发生了变化,从简单的纸张到复杂的塑料或布料,反映了技术和设计的发展。
在某些文化中,书衣可能被视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重视书籍外观和保护的收藏家中。在社会背景中,书衣也可能是书籍营销策略的一部分,用于吸引潜在买家的注意。
书衣可能让人联想到新书的期待感、收藏的珍贵感或是保护知识的使命感。它也可能唤起对书籍物理形态的怀旧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书衣可能与特定的书籍购买经历或收藏行为相关联。例如,某人可能记得第一次打开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的书衣时的兴奋感。
在诗歌中,书衣可以被比喻为知识的守护者,或是隐藏秘密的面纱:
书衣轻启,知识的宝库缓缓展开, 每一页都是探索的旅程, 隐藏的秘密在字里行间等待揭示。
书衣可能让人联想到翻书的沙沙声,或是看到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书衣各异的视觉美感。
在不同语言中,书衣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和意义保持一致。例如,英语中的“dust jacket”或“book jacket”指的是类似的概念。
书衣不仅是书籍的保护层,也是书籍设计的一部分,具有文化和情感上的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书衣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书籍及其相关话题。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