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0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00:18
词汇“书草”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书”和“草”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结合这两个字,“书草”可能指的是书籍的草稿或初步版本,或者是与书籍相关的草本植物的意象。
由于“书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书”和“草”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书草”可能与创作、学术和出版领域相关,象征着知识的初步形成和传播过程。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参与过书籍的编辑或写作,可能会对“书草”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例如,在编辑一本书时,可能会多次修改书草,直到达到满意的状态。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书草”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代表创作的起点或过程中的挑战。
由于“书草”是一个中文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英语中,可能会用“manuscript”或“draft”来表示类似的含义。
通过对“书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特定语境中可能代表的含义和象征。虽然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文学和出版领域,它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术语,帮助我们理解创作和编辑过程。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