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3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39:40
“武备”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军事装备,包括武器、弹药、军事设施等。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组织的军事准备状态,包括其军事力量、装备和战略布局。
在文学中,“武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或者在战争场景中描述战斗的准备情况。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国际关系等,它是一个常用词汇。
同义词:军备、武装、兵备 反义词:和平、裁军、解除武装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武备”更侧重于装备和准备状态,而“军备”可能更广泛地包括军事政策和战略。
“武备”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武”指军事或武力,“备”指准备或装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用于正式或专业语境。
在**文化中,“武备”常常与国家的安全和防御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强大的武备是国家安全和尊严的象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与军事现代化和国际关系紧密相关。
“武备”这个词可能引发人们对战争、冲突和安全的担忧,同时也可能激发对国家力量和防御能力的自豪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国家安全、军事新闻或历史战争时,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武备”来象征国家的力量和决心:
铁甲洪流,武备森严, 守护家园,誓言不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现代军事装备如坦克、战斗机等,以及古代的城墙和兵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军事演*的轰鸣声或古代战场的号角声。
在英语中,“武备”可以对应为“military equipment”或“armament”。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与军事准备和防御有关,但具体的使用和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武备”是一个重要的词汇,特别是在军事和国际关系领域。它不仅描述了军事装备,还反映了国家的安全政策和战略布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