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1:26
“信炮”一词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一种用于传递信号的炮,特别是在古代军事或民间活动中,用以传递重要信息或信号。它是一种通过发射炮弹或燃放炮竹来引起注意或传达特定信息的手段。
在文学作品中,“信炮”可能被用来象征紧急情况或重要**的发生,增强故事的紧张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研究中,“信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探讨古代通信技术及其对战争的影响。
“信炮”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通信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信炮”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但在某些传统或特定场合仍有所保留。
在**文化中,“信炮”与军事历史紧密相关,是古代通信技术的一个象征。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快速传递信息的需求和智慧。
提到“信炮”,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的紧张气氛,或是重大庆典的热闹场面。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紧张、兴奋或怀旧。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有机会直接接触“信炮”,但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观看古装剧时,可能会对这一概念有所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信炮”比喻为传递重要信息的使者,如:“夜空中,信炮如流星划过,传递着不朽的誓言。”
视觉上,“信炮”可能让人联想到夜空中绽放的烟花或战场上硝烟弥漫的景象。听觉上,则是炮声隆隆,震撼人心。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信号传递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的信号枪或烟雾信号。
“信炮”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通信技术和军事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的深度。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炮】
“炮”假借为“砲”,大炮。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军果舁炮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