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9:16
“介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心中有所牵挂或在意某事。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件事情持有关注、在意或不满的态度。
“介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可能与“介怀”有关,意指心中有所牵挂。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对某事的关注或在意。
在**文化中,“介意”常与面子文化相关,人们往往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
“介意”一词常带有一种轻微的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对某事的不满或关注,可能引发焦虑或不安。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介意”来询问他人的意见,如在选择餐厅时,我会问朋友“你介意吃辣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她对星辰的轨迹介意,仿佛那是她命运的指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皱眉沉思,表现出对某事的介意;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缓慢、旋律忧郁的曲子,来表达介意带来的沉重感。
在英语中,“介意”可以对应为“mind”或“care”,如“Do you mind if I sit here?”或“She doesn't care about what others think.”
“介意”是一个常用且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对他人的关注,也反映了个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介意”可以增强沟通的细腻度和情感的表达力。
1.
【介】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中间是人,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本义:铠甲。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清人》-驷介旁旁。 、 《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 、 《淮南子·脩务》-其虫介。 、 《史记·老庄甲韩列传》-急则用介胄之士。
【组词】
介士、 介卒、 介胄、 介人、 介马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