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58:59
岁币: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每年定期向某个国家或势力缴纳的贡品或金钱,通常是作为和平协议的一部分,以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较少使用,但仍可以指代类似的定期支付或贡品。
在文学作品中,岁币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特别是在描述历史**或战争后的和平协议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国际关系学的专业领域中,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古代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同义词:贡品、年贡、岁贡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但可以考虑“战争”或“冲突”作为其对立面。
岁币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岁”指的是年,“币”指的是货币或贡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古代,岁币是一种常见的外交手段,用以维持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种做法反映了当时的外交策略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在现代社会,岁币的概念可能被用来讨论国际贸易、外交政策或历史。
岁币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无奈和牺牲的情感,因为它通常是在弱势情况下的一种妥协手段。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屈辱和外交的复杂性。
在个人生活中,岁币的概念可能不太常见,但在学*历史或国际关系时,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解释古代的外交策略和国际关系。
在诗歌中,岁币可以被用来象征牺牲和妥协:
岁岁年年,币币相赠, 和平的代价,历史的沉吟。
岁币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货币、贡品和外交文书,可以通过古代货币的图片或历史剧中的场景来增强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古代的钟声或外交谈判的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定期支付或贡品也有存在,例如古罗马的tribute payments,但具体的词汇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岁币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窗口。通过学和理解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岁】
(形声。小篆字形。从步,戌(xū)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岁,木星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
【组词】
岁君、 岁次
2.
【币】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幣,帛也。 、 《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四曰幣贡。 、 《礼记·曲礼》-幣曰量幣。 、 《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 、 《孟子》-事之以皮幣。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幣。 、 《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
【组词】
皮币、 币玉、 币号、 币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