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4:34
词汇“凡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含义和用法。
“凡徒”字面意思是指普通的、一般的追随者或信徒。其中,“凡”表示普通、一般,“徒”则指追随者或信徒。
由于“凡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某些**或哲学文本中,可能会用来指代一般的信徒或追随者,强调其普通和平凡的特性。
“凡徒”的词源较为简单,由“凡”和“徒”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凡”有普通、一般的含义,“徒”则指追随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某些**或哲学体系中,“凡徒”可能被用来强调信徒的平凡和普通,与领袖或精英形成对比。这种用法体现了对普通人的尊重和对平凡生活的肯定。
“凡徒”这个词给人一种平和、朴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坚守信仰的普通人。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对普通人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遇到使用“凡徒”这个词的情况。它更多地出现在一些古老的文献或**文本中,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在诗歌中,我可以尝试这样使用:
凡徒之路,平凡而坚定,
信仰之光,照亮黑暗的夜。
由于“凡徒”这个词的特殊性,它可能不会直接引发强烈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在想象中,它可能与宁静的**场所、虔诚的祈祷声等形象相关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凡徒”的词汇。但在某些**或哲学体系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用来指代普通的信徒或追随者。
通过对“凡徒”这个词的分析,我认识到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更多地出现在*或哲学文本中。这个词强调了普通人的价值和平凡生活的意义,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不常见,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2.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