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4:43
“岁寒三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严寒的冬季依然能够保持生机和美丽的三种植物。这三种植物分别是松树、竹子和梅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高尚品质和坚韧不拔精神的人或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岁寒三友”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高洁清雅的品质。例如,在古诗中,诗人可能会用这三种植物来比喻自己的品格或者赞美他人的高尚情操。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在困难时期依然坚持原则和信念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园艺或植物学,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讨论这三种植物的生态特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岁寒三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诗词和绘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接受并用于各种语境中,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在**文化中,松树、竹子和梅花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松树象征长寿和坚韧,竹子象征正直和谦虚,梅花象征高洁和坚强。这些植物在冬季依然能够保持生机,因此被视为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高尚品质的象征。
“岁寒三友”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联想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当时我们的团队就像岁寒三友一样,坚持不懈,最终克服了所有障碍,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立风中, 松挺竹直梅傲冬。 不畏严寒心自暖, 高洁清雅映苍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中,松树、竹子和梅花在雪地中傲然挺立,给人一种坚韧和美丽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悠扬、节奏稳定的乐曲,让人联想到这三种植物在风雪中的坚韧。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象征意义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橡树、橄榄树和葡萄树可能被用来象征坚韧、和平和丰收。
“岁寒三友”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坚韧、高洁品质的推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和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含义。
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1.
【岁】
(形声。小篆字形。从步,戌(xū)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岁,木星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
【组词】
岁君、 岁次
2.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友】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朋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友,同志为友。 、 《易·兑》。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君子以朋友讲习。 、 《周礼·大司徒》-联朋友。 、 《论语》-与朋友交。 、 《世说新语·方正》-太丘与友。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偕数友出。 、 清·周容《芋老人传》-是芋视乃友。 、 清·刘开《问说》-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组词】
挚友、 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