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4:21
词汇“正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含义。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正器”字面意思是指正规的器具或器物,通常指那些制作精良、符合标准、用于正式场合的器具。在古代,这个词可能特指用于祭祀或官方仪式的器具。
“正器”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正”表示正规、正式,“器”指器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古代,器物的制作和使用往往与社会等级和礼仪有关。“正器”通常与官方或仪式相关,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正器”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严仪式和精美的工艺,带来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在现代生活中,“正器”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或阅读古代文献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增加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正器”来描绘那些精美的器具,如:
金碧辉煌宫廷内,正器陈列显威仪。
青铜铸就千年梦,玉石雕琢万世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那些古代的青铜器、玉器等,它们的光泽和纹饰可能带来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古代宫廷中的钟鼓声,增添一种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词汇来形容那些用于正式场合的器具,如英文中的“ceremonial objects”或“ritual artifacts”。
“正器”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和文化,对于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