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3:19
词汇“朱笔官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历史词汇或特定领域的术语。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朱笔官票”字面意思是指用朱红色笔书写的官方票据或文件。在**古代,朱笔通常用于重要的官方文件或批示,以示其正式性和权威性。
在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提及“朱笔官票”来描述官方的命令、批文或证书。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古代文献解读或特定文化活动中。
“朱笔”源自**古代官方文书处理的传统,朱红色象征权威和正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笔官票”可能已经从日常用语中淡出,但在某些历史或文化语境中仍被提及。
在**传统文化中,颜色和书写工具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朱笔的使用体现了官方的权威和正式性,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方文书的重要性。
提及“朱笔官票”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官方仪式和权威的象征。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由于这个词汇的特殊性,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朱笔官票”。然而,在参与历史研究或文化活动时,了解这个词汇的意义和背景可能会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欣赏。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朱笔官票”来增强场景的正式感和历史感,例如描述一个古代官员如何慎重地处理一份朱笔官票。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如龙纹、朱红色装饰,以及古代官方仪式的音乐,可以更好地传达“朱笔官票”的氛围和意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朱笔官票”的词汇,但类似的官方文书和仪式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欧洲的皇家文书或印章。
“朱笔官票”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官方文书的传统。了解和学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在相关领域的学和研究中发挥作用。
1.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票】
迅疾;轻捷。
【引证】
《汉书·霍去病传》。注:“劲疾貌。”-为票姚校尉。 、 《汉书·扬雄传》-校武票禽。
【组词】
票勇、 票健、 票禽、 票贼、 票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