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4:28
“朱笔条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朱砂笔书写的条状文件或批示。在古代,朱笔通常是官员用来批示公文或书写重要文件的,因为朱砂颜色鲜艳,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常用于标记重要内容或做出决策。
在文学作品中,“朱笔条子”可能被用来象征权威或重要决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中,观众可能会经常听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献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文书的特定形式。
“朱笔条子”一词源于古代**,朱笔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朱砂被用于书写和批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笔条子成为了官方文书的一种特定形式,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朱笔的使用更加规范和频繁。
在**传统文化中,朱色象征着吉祥和权威。因此,朱笔条子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它还承载着文化和社会的象征意义。在古代社会,能够使用朱笔条子的人通常是具有一定地位和权力的官员。
对于我来说,“朱笔条子”带有一种庄重和权威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朝廷的严肃氛围和官员的决策过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历史博物馆看到过真实的朱笔条子,那是一次深刻的历史体验,让我对古代文书和官方决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朱笔条子批红字,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官员坐在书案前,手持朱笔,在纸上书写着重要的条子。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朱笔条子”的词汇,但类似的象征性书写工具或文件在不同文化中也有存在,例如欧洲中世纪的羊皮纸文书。
“朱笔条子”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古代文书的一种形式,还象征着权威和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1.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