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0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00:21
德国十一月革命是指1918年至1919年间在德国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和社会变革,最终导致了德意志帝国的瓦解和魏玛共和国的建立。这场革命始于1918年11月,当时德国海军的士兵拒绝执行出海命令,引发了广泛的罢工和起义,最终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
在历史学领域,德国十一月革命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作背景设定,探讨个人在动荡时期的经历和选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德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同义词:德国革命、魏玛革命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对比“君主制稳定”等词汇
德国十一月革命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德语“Deutsche Novemberrevolution”,在20世纪初形成,随着历史**的发生而逐渐被广泛使用。
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德国的政治结构,也深刻影响了德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它为后来的纳粹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对于历史学者和学生来说,德国十一月革命可能引发对权力、民主和革命复杂性的深刻思考。对于德国人来说,它可能是民族历史中的一个痛苦记忆。
在我的历史学*中,德国十一月革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帮助我理解了现代德国政治和社会的形成背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十一月的寒风中,革命的火焰点燃了希望的种子,从君主的废墟中,共和的花朵缓缓绽放。”
想象一幅画面:灰暗的天空下,柏林的街道上人群涌动,红旗飘扬,背景音乐可能是激昂的进行曲,传达出变革的力量。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也有特定的名称,如法国大革命,每个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德国十一月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20世纪初德国的历史,也提供了关于革命、民主和社会变革的深刻洞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词汇,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
1.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3.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4.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5.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6. 【革】
7.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