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2:21
土地: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土壤、岩石、植被等自然要素,也常指人类可以利用的地面资源,如耕地、建筑用地等。
“土地”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长河中变化不大,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方式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土地”常与农业文明、家族传承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常引起人们对家园的依恋和对自然的敬畏,它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历史的沉淀。
在我的家乡,每逢春耕时节,村民们都会聚集在土地上,共同劳作,这种集体的劳动场景让我感受到土地的温暖和力量。
在诗歌中,“土地”可以被赋予更深的情感色彩:
土地啊,你是母亲, 用你的胸怀,拥抱了无数的生灵。 在你的背上,我们播种希望, 在你的滋养下,我们收获梦想。
在英语中,“土地”对应的是“land”,在不同的英语国家,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观念也有所不同。
“土地”不仅是地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承载着文化、历史和情感,是语言学和表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对“土地”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