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51
班师:这个词源自古代军事用语,字面意思是“调回军队”,即指挥官命令军队从战场撤回,通常意味着战斗结束或战略目标达成。
文学:在古典文学中,如《三国演义》或《水浒传》中,班师常用于描述战争结束后,将领带领军队返回的场景。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班师的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 专业领域:在军事学或历史学中,班师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军事行动的结束阶段。
同义词:撤军、回师、归营 反义词:出征、进军、开拔
词源:班师一词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原指军队返回驻地。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班师的意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
在古代**,班师往往伴随着庆祝和仪式,象征着战争的胜利和国家的安定。
班师给人以和平、胜利和归家的正面情感联想,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在历史学*中,班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理解古代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班师之日,旌旗飘扬,战士归乡,心怀喜悦。”
想象军队整齐的队列,马蹄声和军号声,这些都是班师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thdrawal of troops”或“retreat”,但这些词没有班师所包含的胜利和归家的正面含义。
班师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战争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班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