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3:17
出征:字面意思是指军队离开驻地,前往战场进行战斗或执行任务。基本含义是指为了某个目的或任务而离开原地,前往外部地区进行活动。
“出征”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军事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体育、探险等。
在**文化中,“出征”常与忠诚、勇气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军事行动的描述,也是对个人或集体英勇行为的赞美。
“出征”一词常带有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它激发人们对勇敢和奉献的敬意。
在个人生活中,“出征”可以用来描述某人为了追求梦想或目标而离开舒适区,如“他为了创业梦想,毅然出征到陌生的城市。”
诗歌:
勇士出征,剑指苍穹,
心怀壮志,不畏风霜。
征途漫漫,誓言铮铮,
归来时,荣耀满堂。
在英语中,“出征”可以对应为“embark on a campaign”或“go on a mission”,虽然含义相似,但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有所不同。
“出征”一词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学和个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代表了勇气、决心和牺牲,是语言中一个充满力量和情感的词汇。通过学*和理解“出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精神面貌。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