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15:1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5:17:28
词汇“按堵如故”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需要从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出发。
“按堵如故”字面意思是指按照原来的样子堵住,比喻保持原状,不作改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情况保持不变,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由于“按堵如故”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它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使用。例如,在讨论历史建筑的保护时,可能会提到要保持其“按堵如故”的原貌。
“按堵如故”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原文为“按堵如故,民不迁”,意指按照原来的样子堵住,民众不迁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保持原状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保持原状往往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文物保护和历史传承方面。因此,“按堵如故”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保护。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定、不变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传统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保护或传统文化的传承时,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创作中,可以将“按堵如故”融入到描述历史场景或传统文化的诗歌或故事中,以强调其不变的特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城墙或建筑,保持了千年的原貌,给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乐器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古老而悠远的氛围。
由于“按堵如故”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成语,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但类似的概念在其他文化中也有体现,如英语中的“preserve as is”或“maintain the status quo”。
“按堵如故”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保护,对于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丰富词汇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应劭曰:‘按,按次第。堵,墙堵也。’言不迁动也。
凡军民约三日入籴官米一斗,入昏钞二贯,民皆便之。由是~,而贼亦不敢犯其境。
1.
【按】
(形声。从手,安声。本义:用手向下压或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 《史记·项羽本记》-项王按剑而跽曰。 、 张溥《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组词】
按电钮;按铃;按手印
2.
【堵】
(形声。从土,者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堵,垣也。五版为一堵。 、 《淮南子·原道》-环堵之室。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组词】
堵墙、 堵垣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