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5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59:46
口吐珠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话时口中吐出珍珠和美玉,比喻说话或写文章言辞优美,富有文采。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言辞的珍贵和美丽,常用来形容人的口才或文笔非常好。
在文学作品中,口吐珠玑 常用来形容诗人的诗句或文人的文章非常优美。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辩论中,可以用来赞美对方的言辞。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或语言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同义词:
反义词:
口吐珠玑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子产曰:‘吾闻之,君子之言,口吐珠玑。’”这里的“口吐珠玑”原指君子的言辞如同珍珠和美玉一样珍贵和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任何人的优美言辞。
在传统文化中,言辞的优美和文采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养和才能。口吐珠玑** 这个成语体现了对语言艺术的尊重和推崇,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言辞的重视。
口吐珠玑 这个成语给人以高雅、优美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精美的珠宝和华丽的文辞。它激发人们对语言艺术的欣赏和追求,鼓励人们在表达时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听到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用“口吐珠玑”来形容一位学生的作文,这让我印象深刻,也激发了我对写作的热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口吐珠玑,
诗行间,珍珠般的光辉。
字字珠玑,句句生辉,
在纸上,绘出最美的风景。
口吐珠玑 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精美的珠宝和华丽的文辞。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位文人手持毛笔,在宣纸上挥洒着优美的文字,如同珠宝般闪耀。在听觉上,可以想象一位演讲者在台上用优美的言辞打动听众,声音如同珍珠落玉盘般悦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peak pearls" 或 "utter gems",但这些表达并不常见,也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口吐珠玑 这个成语体现了汉语对语言艺术的独特重视。
口吐珠玑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言辞优美的赞美,也是对语言艺术的尊重。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用优美的言辞打动人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鼓励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他常常~,有不凡之论。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吐】
3.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
4.
【玑】
(形声。从玉, 幾(jī)声。本义:不圆的珠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璣,珠不圆者也。 、 《书·禹贡》-厥篚元纁玑组。 、 《史记·李斯传》-傅玑之珥。 、 《吕氏春秋·重已》-爱已之一苍璧小玑。 、 左思《吴都赋》-赬丹明玑。 、 《史记·货殖列传》-瑇瑁珠玑。
【组词】
玑镜、 玑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