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4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42:24
词汇“[口受]”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词汇。由于缺乏具体的信息和广泛的语料库支持,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进行分析。
假设“[口受]”是一个方言词汇,它的字面意思可能是“口头接受”或“口头承受”,指的是通过口头方式接受信息或承担责任。
由于“[口受]”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某个地区方言的产物,随着时间和社会变迁,其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有所变化。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口头承诺可能被视为具有法律效力或道德约束力,因此“[口受]”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一些人来说,口头接受可能意味着责任和承诺,可能会引起一定的压力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口头接受任务或建议的情况,这时候“[口受]”的概念就变得相关。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口受]”来表达一种承诺或接受的情感:
春风拂面,我[口受]了你的誓言,
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静待花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认真听取别人的话,表情严肃,这可能与“[口受]”的含义相符。
如果“[口受]”是一个特定方言词汇,那么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口头接受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口受]”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对其的理解和应用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特定方言或专业术语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更准确地沟通和表达。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