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0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09:53
“小孩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年龄较小的儿童,通常指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或者在家庭和社会中被视为需要照顾和保护的未成年人。
在不同的语境中,“小孩儿”的使用有所不同:
“小孩儿”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一直保持不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小孩儿”的定义和认知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在教育、法律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在**文化中,“小孩儿”常常被赋予重要的象征意义,如代表着家庭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对小孩儿的关注也体现在各种政策和福利上,如儿童教育、医疗保健等。
“小孩儿”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纯真、活力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它激发人们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一代的关爱和期望。
在个人生活中,“小孩儿”可能与家庭聚会、儿童节庆祝活动等美好记忆相关联。例如,每年儿童节,家人都会为小孩儿准备礼物和特别的活动。
在诗歌中,“小孩儿”可以被用来表达对纯真世界的向往:
小孩儿的眼,清澈如泉, 映照着天真的笑颜。 在他们的世界,没有忧愁, 只有无尽的探索和游戏。
看到“小孩儿”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儿童的笑脸、欢快的儿歌或是五彩缤纷的玩具。听觉上,可能会想到孩子们的笑声或是童谣的旋律。
在英语中,“小孩儿”对应的词汇是“child”,虽然在字面意义上相似,但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内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可能更强调儿童的独立性和个性发展。
“小孩儿”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描述一个年龄段的人群,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家庭与社会的纽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小孩儿”这个词,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汉语的细腻之处。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孩】
(形声。从子,亥声。本义:小儿笑)。
同本义。同“咳”。
【引证】
《说文》。古文咳从子。内则,孟子则作此字。-咳,小儿笑也。 、 潘岳《寡妇赋》-孤女藐焉始孩。
【组词】
未孩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