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5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55:15
词汇“动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出发。
“动问”字面意思可能是“动身询问”或“采取行动询问”。它可能指的是在某种情况下主动提出问题或进行询问的行为。
由于“动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主动寻求信息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询问”、“打听”等更为常见的词汇。
由于“动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动”(表示行动)和“问”(表示询问)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动问”可能被用来强调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在需要获取信息或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动问”可能给人一种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印象,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问题的解决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更倾向于使用“询问”或“打听”等词汇,而不是“动问”。这个词汇可能在特定的书面语境中更为合适。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动问”来表达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
在星辰的指引下,我动问
那遥远的彼岸,是否有答案
在风中飘荡,在梦中寻觅
“动问”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静谧的图书馆中,轻轻地走向图书管理员,礼貌地提出问题的场景。
由于“动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显。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inquire”或“ask”。
“动问”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场景和含义相对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尽管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书面语境中,它可能提供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