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1:21
浪迹天下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四处流浪,游历世界。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漂泊,体验不同的生活和文化。
在文学作品中,“浪迹天下”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和探索欲望,如古代诗词中的游侠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旅行经历或生活方式。在专业领域,如旅游或地理学,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一种生活方式或研究方法。
同义词:
反义词:
“浪迹天下”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中对游侠和旅行者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广泛旅行和探索。
在**文化中,浪迹天下常常与自由、冒险和探索精神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渴望。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那些追求个人自由和多样性生活的人。
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自由和冒险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性,激发了我对旅行的向往和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有过一段浪迹天下的经历,那是在大学毕业后的一年,我独自旅行了多个国家,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浪迹天下,心随风飘,
每一步都是新的篇章。
山川湖海,皆是我家,
自由的灵魂,永不停歇。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背包客站在山顶,眺望远方的景象。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轻快的吉他旋律,伴随着旅行者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wandering the world”或“globetrotter”,它们都强调了旅行的广泛性和探索的自由。
“浪迹天下”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也代表了人类对自由和探索的永恒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词汇,能够激发我对世界的无限好奇和向往。
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
他打算一辈子就这样~。
1.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
2.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3.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