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5:45
词汇“浪走”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使用情境出发。
“浪走”可以理解为“随意地走”或“无目的地游荡”。它可能来源于“浪”字的“随意、不受约束”的含义,与“走”结合,形成了一个表达自由行走或漫无目的游荡的词汇。
在文学作品中,“浪走”可能用来形容人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由行走,表达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某人没有明确目的地的闲逛。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描述某种特定的行为模式。
由于“浪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浪”和“走”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特定的行走状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浪走”可能被视为一种放松和减压的方式,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通过无目的的行走来寻找内心的平静。
“浪走”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由、放松和探索的感觉。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和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假期中体验过“浪走”的感觉,那是一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行走,让人感到非常放松和愉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浪走”:
在晨曦的微光中浪走,
脚下的路,不知通往何方。
心中的歌,随风飘扬,
浪走的脚步,自由而轻盈。
想象一个人在海边或森林中浪走,可以联想到自然的声音,如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或是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以及广阔的自然景观。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浪走”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wandering”(英语)或“vagabondage”(法语)可以传达类似的随意游荡的概念。
“浪走”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自由行走和无拘无束生活态度的可能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1.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
2.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