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9:14
“历历可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可以清楚地辨别出来。这个成语形容事物非常清晰,细节分明,没有模糊之处。
在文学作品中,“历历可辨”常用来形容景物、人物或**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让读者仿佛亲眼所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记忆中的事情非常清晰,或者描述某个场景非常清楚。在专业领域,如摄影、绘画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评价作品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
同义词:
反义词:
“历历可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历历”和“可辨”两个词组成。“历历”原指逐一、一个接一个的样子,“可辨”则指可以辨别。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红楼梦》中就有“历历可辨”的描述。
在**文化中,“历历可辨”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的细腻和生动,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记忆或经历的清晰度,强调记忆的深刻和真实。
“历历可辨”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清晰和真实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清晰的画面、深刻的记忆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在表达中,这个成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细节和真实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旅行中拍摄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景色历历可辨,让我每次看到都能回忆起那次旅行的美好时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历历可辨”:
晨曦微露,山峦历历可辨,
鸟鸣声声,唤醒沉睡的田野。
结合图片,一张高清的自然风光照片可以让人感受到“历历可辨”的视觉效果。结合音乐,一首轻柔的钢琴曲可以让人在听觉上感受到“历历可辨”的细腻和清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learly distinguishable”或“vividly clear”,它们都强调事物的清晰和细节的可见性。
“历历可辨”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细节和清晰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灵活地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圉人因寻马踪,以天雨新霁,历历可辨。
面目冠裳,~。
1.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2.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3. 【可】
4.
【辨】
(形声。从刀,辡(biǎn)声。本义:判别,区分,辨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辨,判也。 、 《小尔雅》-辨,别也。 、 《周礼·天官》-辨方正位。 、 《易·系辞下》-辨是与非。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 、 《庄子·秋水》-不辨牛马。 、 《左传·昭公元年》-男女辨姓。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组词】
明辨是非;辨白、 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