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2:3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2:37:10
“历历”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清晰可数、一一列举的样子。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景象非常清晰,仿佛就在眼前,可以一一数清。
在文学中,“历历”常用于描绘景物或的清晰度,如“往事历历在目”表示过去的经历或记忆犹新,清晰可见。 在口语中,“历历”可以用来形容记忆或描述的清晰度,如“他的描述历历在目”表示描述非常详细,仿佛亲眼所见。 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法律学,“历历”可能用于描述事实或证据的清晰性和确凿性。
同义词:清晰、分明、明晰 反义词:模糊、朦胧、隐约
同义词“清晰”强调事物的清楚和明确,而“历历”则更强调事物的可数和具体。反义词“模糊”则与“历历”形成鲜明对比,表示事物不清晰,难以辨认。
“历历”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意义在演变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史记》等,已有使用“历历”来描述事物的清晰可数。
在文化中,“历历”常用于强调记忆或描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与人重视历史和传统的文化背景有关。在社会交往中,使用“历历”可以增强话语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历历”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清晰和确凿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记忆的鲜活和描述的精确。在表达中,使用“历历”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看到壮丽的山川河流,那种景象历历在目,至今难以忘怀。这种清晰和具体的记忆让我在描述旅行经历时更加生动和详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历历”:
山川历历映眼帘,
往事如烟梦已远。
清晰记忆心头驻,
岁月悠悠情未变。
结合图片,“历历”可以让人联想到一幅幅清晰的山川河流画卷;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悠扬的古筝曲,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历历在目的美景之中。
在英语中,与“历历”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vivid”或“clear”,它们都强调事物的清晰和生动。不同文化中,对于记忆和描述的清晰度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历历”所传达的清晰和具体的感觉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历历”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无论是在文学创作、日常交流还是专业论述中,“历历”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历历”,以提升我的语言表达效果。
1.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2.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