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2:17
“七返九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七次返回,九次归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反复多次,强调过程的复杂性和反复性。
“七返九还”这个成语的来源不详,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数字“七”和“九”的特殊象征意义,这两个数字在传统文化中常与变化和循环相关联。
在传统文化中,数字“七”和“九”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七”常与周期性的相关,如“七天”一周;“九”则常与极致或极限相关,如“九重天”。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不确定性、犹豫和反复,可能会让人感到焦虑或不安。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那些反复思考或决策的过程,例如在选择职业道路时的犹豫不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七返九还的心事,如秋叶飘零,不知归处。”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不断旋转的螺旋,象征着反复和循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一首旋律重复的乐曲,表达一种无法摆脱的循环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反复或循环的概念来实现。
“七返九还”这个成语在描述反复和循环的过程中非常有用,它不仅体现了汉语中对数字的象征意义,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真实心理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返】
(形声。从辵,反声。字本作“反”。本义:回归,返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返,还也。 、 《广雅》-返,归也。 、 《书·西伯勘黎》-祖伊返。 、 唐·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 《诗·周颂·执竞》-福禄来反。 、 《国语·齐语》-而反其侵地。
【组词】
返命、 返书、 返棹
3.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4.
【还】
(形声。从辵(chuó,表示与行走有关),瞏(huán)声。本义:返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还,復也。 、 《尔雅·释言》-还,返也。 、 《诗·小雅·何人斯》-还而不入。 、 《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 、 《资治通鉴》-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府君,太守。) 、 《乐府诗集·木兰诗》-送儿还故乡。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 、 《后汉书·列女传》-复还终业。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自南海还。
【组词】
还首、 还云、 还函、 还转、 还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