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7:49
“七跌八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走路时跌跌撞撞,不稳定,多次摔倒。基本含义是指人行动不稳,容易摔倒,也可以比喻做事不顺利,屡遭挫折。
“七跌八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民间口头传承下来的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用以形容人的行动或事情的进展不顺利。
在**文化中,跌倒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因此“七跌八撞”也常带有负面含义。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不利状态。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因为它描绘了一种艰难的处境。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人在逆境中不断尝试,尽管屡遭失败,但仍不放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自己在学新技能或面对挑战时的经历,如“我在学游泳时七跌八撞,但最终还是学会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人生如梦,七跌八撞,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长的痕迹。”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艰难行走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脚步声和摔倒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umble and fall”,但“七跌八撞”更强调多次跌倒和碰撞的过程。
“七跌八撞”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能够很好地描述人在逆境中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表现力。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跌】
(形声。从足,失声。本义:失足摔倒)。
同本义。
【引证】
《通俗文》-失蹑曰跌。 、 《汉书·晁错传》。注:“足失据也。”-跌而不振。 、 《淮南子·缪称》-若跌而据。
【组词】
他跌伤了;跌磕、 跌翻、 跌跌滚滚、 跌跌爬爬、 跌坐
3.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4.
【撞】
(形声。从手,童声。本义:撞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揰,作摐。-撞,丮捣也。 、 《礼记·学记》。犹击也。-善待问者如撞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摐金鼓。 、 张衡《东京赋》-撞洪钟。 、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