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7:20
词汇“弥散”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弥”和“散”。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弥散”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弥散”字面意思是指物质或能量在空间中逐渐散开、分布的过程。在物理学中,弥散可以指粒子或波在介质中的扩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情绪、气氛或影响逐渐扩散开来。
“弥散”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弥”(表示“更加”或“逐渐”)和“散”(表示“散开”)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用于描述物质的扩散,而在现代汉语中,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弥散”常用来形容某种氛围或情绪的扩散,如在节日或庆典中,欢乐的气氛会弥散在整个社区。
“弥散”这个词给人一种柔和、缓慢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早晨、温暖的阳光和和谐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弥散”来形容咖啡的香气在房间里逐渐扩散,或者形容一个好消息在朋友圈中迅速传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弥散”:
晨光弥散,
湖面如镜,
心随波纹,
静谧中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光线在空气中弥散,形成斑驳的光影。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轻柔的钢琴曲,旋律在空气中弥散,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弥散”可以对应为“diffuse”或“disperse”,它们在描述物质或能量的扩散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通过对“弥散”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在科学领域有精确的定义,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也有丰富的表达。掌握“弥散”的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弭】
(形声。从弓,耳声。本义:角弓,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骨饰两头,不缴束,不漆。-弭,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